<noscript id="0ycam"><table id="0ycam"></table></noscript><noscript id="0ycam"><em id="0ycam"></em></noscript>

  • <ul id="0ycam"></ul><strike id="0ycam"></strike>
    <kbd id="0ycam"></kbd>
    導航
    科大新聞
    首頁> 科大新聞> 正文

    【學科建設大家談(七)】呂斌:破立并舉 與時俱進 聚力推動學科建設實現跨越發展

    2025年03月11日 10:19 文/新聞辦 王舒婷 圖/輕工學院 點擊:[]

    編者按:2024年年初,學校召開第三次黨代會。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聚力實施“學科內涵蓄勢行動”,牢牢堅持學科建設龍頭地位不動搖,努力構建并形成“基礎學科新學院、特色學科新方向、數字信息智能新產業交叉學科新集群、服務陜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輕工行業、‘一帶一路’國家新根據地”的“四新”發展格局。一年來,各學科聚焦內涵、奮楫揚帆,在“一流”建設的道路上蓄勢前行。在學校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一周年之際,學校新聞辦公室記者對話各學院院長,設立【學科建設大家談】新聞欄目,以訪談形式盤點個人及學院代表性學術成果,厘清本學科發展思路,謀劃學院未來發展新路徑。

    記者:呂院長,您從本碩學習、青年教師一路成長為學院院長,可以說親歷和見證了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的發展歷程,請結合您自己的感受,談一談我校輕工學科的發展和變化。

    呂斌:我校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創建于1958年,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2011年獲批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完善的學位點體系,包括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11個二級博士點;2個一級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1個二級碩士點。

    今年是我來到陜科大的第26年,從1999年本科考入皮革系,到2001年成立皮革工程學院、2004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學院,再到2016年合并更名為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先后作為青年教師、學科秘書、皮革系主任、學院班子成員,親歷并見證著輕工學科的發展,感觸很深。經過持續建設與發展,作為陜西省第一輪、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輕工學科按照學校“強基礎、固特色、開新篇、創一流”的發展理念和“四新”發展格局,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目前,輕工學科在第五輪全國學科評估中邁入國家第一梯隊,并入選教育部優先發展學科清單。在2024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和校友會中國大學一流學科排名中位居前列,位列2024中國六星級學科(6★),這些成績充分體現了輕工學科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記者:您和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在科學研究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一些什么樣的標志性成果?

    呂斌:我所在的團隊是馬建中教授領銜的陜西科技大學科銳新材料研究所,團隊以“科學為本,銳意進取”為宗旨,致力于水性高分子、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輕紡化學品及相關領域的理論探究、技術創新、工程應用及科技人才培養,先后獲得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巾幗獎、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依托本研究所成立了西安市綠色化學品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目前,團隊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科技賦能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已組建未來皮革研究所。團隊先后承擔國家973計劃預研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縱向項目8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60余項。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在團隊負責人馬建中教授的帶領與指導下,我本人主要從事功能型皮革化學品、表面活性劑及油田化學品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陜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團隊項目、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縱向科研項目 15 項,企業委托研發項目 40 項。研發的功能性復合加脂劑、防污自修復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涂層、含環氧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納米乳液驅油劑、氣田采出水凝析油高效破乳劑等17 項產品在國內外 13 家企業投入工業化生產,進行了推廣應用,服務地方經濟的同時,助力了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學院在學科發展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有哪些?

    呂斌:學院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我從四個方面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學科取得的主要成績。

    人才培養方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一流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將黨支部建在科研團隊,實施“組織建設、科研育人、支部引領、隊伍建設、陣地管理”五大工程,實現課程思政和人才培養雙融雙促。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陜西省“未來技術研究院”,構建 “輕工+”學科體系,實施“本碩博”貫通式培養。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第三批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1人。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項。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聚焦機制建設落實、團隊引領示范、榜樣力量傳承三個維度,對標“四有”好老師要求,持之以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育并舉,內外結合,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師資隊伍能力水平。目前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22人次,省部級人才71人次,院士創新團隊3個。柔性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人。獲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典型虛擬教研室1個。

    科研創新方面: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輕工產業前沿,將前沿學科或技術與輕工學科相融合,形成了以高性能纖維基功能材料、綠色造紙與生態皮革、生物質能源與材料、纖維化學基礎理論、柔性電子與器件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六大特色鮮明的科研方向。“十四五”以來,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66項,省廳級項目196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2億。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國家獎7項,省部級獎88項。

    社會服務與貢獻方面:緊緊圍繞“搭平臺、提能力、強服務、重轉化”工作理念,依托學科與平臺優勢,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柔性電子等領域取得新突破。高性能特種紙基功能材料、綠色功能型皮革化學品、造紙智能控制、智慧印包等領域26項成果突破國外技術壁壘,轉化200余項,核心技術攻克了輕工行業原料供給、生產技術綠色低碳發展、高質量產品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和工程化問題,推動傳統輕工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輕工”方向發展。

    記者:輕工學科是學校的老牌重點學科,近年來,學校按照“強基礎、固特色、開新篇、創一流”發展路徑,積極構建“新學院、新方向、新產業、新根據地”的“四新”發展格局,請談一下學院在學科專業轉型發展方面開展的重點工作。

    呂斌: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如何“與時俱進、轉型發展,服務‘新輕工’行業,破解傳統輕工專業‘招生難’”的問題,成為輕工學科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成為學院實現從傳統輕工向新輕工跨越發展所面臨的當務之急。

    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面對傳統輕工學科專業發展的困境,我們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輕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總結形成了學科專業轉型的思路:“破”與“立”的統一。

    一方面,“破”指的是突破傳統輕工,在保留輕化工程、包裝、印刷、非織造等傳統輕工方向的同時,專注“小而精、精而強”辦學理念,縮小招生規模,豐富專業內涵,深耕傳統輕工專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比如基于皮革、造紙原材料屬于生物質這一研究原點,在柔性傳感、柔性儲能、柔性光電轉化、智能可穿戴材料等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這一點跟國家學科布局和二級學科劃分也不謀而合。結合到具體的研究應用上,我們把原來服務于傳統輕工的化學品,通過對其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并調控其應用性能,對接陜西當地油田企業的實際需求,充分運用到企業的實際應用場景中。近年來學院橫向項目經費的一半以上都來自于以油田為代表的陜西地方企業,真正做到了服務行業企業、服務地方經濟“兩條腿”走路。

    另一方面,“立”指的是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在傳承創新具有“輕工基因”的傳統優勢特色基礎上,拓展學科新方向。例如我們以電子加工的手段把電子元器件引入到紙和皮革等柔性基材上,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柔性電子領域等。2022年,學校為學院加掛“柔性電子學院”第二院名,建成了柔性電子學平臺,聚焦柔性電子前沿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本-碩-博”貫通式培養班實施柔性電子學方向培養計劃。基于此,學院也進一步拓展本科專業發展新方向,增設柔性電子學、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新媒體技術 3 個本科專業,并入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目前,學院專業設置完善,現有輕化工程(皮革、造紙)包裝工程、印刷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等5個傳統專業(方向),柔性電子學、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媒體技術等4個新專業(方向)和 1 個“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覆蓋以植物纖維和膠原纖維為原料的生物質材料領域,以非織造材料為特色的有機合成及高性能纖維領域,以包裝及印刷為特色的產品設計與結構設計領域,柔性電子、新能源、新媒體技術等新學科發展領域,真正做到“立足輕工、豐富輕工、跨越輕工”。

    記者:錨定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學科內涵蓄勢行動”目標任務,您對輕工學科的未來發展有什么思考和計劃?

    呂斌:2025年,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輕工學科確立了以沖擊國家“一流”學科的主要目標。對標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和學科評估關鍵指標,我們不難發現,盡管一段時間以來輕工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必須正視,我們還依然存在著一些短板,基于此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年度重點工作。

    一是引育并舉突破學科“大人才”。目前輕工學科還缺乏國家級學科人才和學科團隊等“大人才”,尤其是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戰略科學家未能突破。因此,學院將進一步完善“引、育、留、用”人才機制,力爭在以“兩院院士”等為代表的國家級科技創新領軍“大人才”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緊抓機遇建設“大平臺”。雖然輕工學科現有國家級輕化工程示范中心和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國家級平臺,還有省部級平臺將近20個,但是在國家級重大科研平臺未能突破,承接國家重大項目能力不強,國家級科研成果產出不足。今年,我們將著力加強現有平臺建設,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推進校內外協同創新,力爭作為建設或共建單位,實現以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代表的“大平臺”的突破。

    三是力爭再獲國家級“大獎項”。我們在過去一年中與國家級獎項失之交臂,令人遺憾。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著力培育以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為代表的國家科技獎,爭取在“大獎項”方面有所突破。

    四是持續加強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培育國家級“大項目”。2025年,我們將深耕學科研究方向,既要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沿性、引領性基礎研究,又要服務輕工行業產業和陜西區域經濟發展,開展高端應用型研究,力爭實現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和千萬以上橫向項目為代表的“大項目”的突破。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2025年,是學校“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目前,輕工業發展也正處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作為輕工人,我們深刻認識到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未來,我們將緊扣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服務國家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需求為導向,團結全院師生以匠心致初心、以篤行赴使命,構建“傳統+未來”輕工學科新生態,實踐“學科交叉+實踐賦能”輕工育人新體系。我們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輕工學科道路上闊步前行,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譜寫“雙一流”建設新篇章而努力奮斗,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科大力量,讓“輕工報國”的旗幟在新時代高高飄揚!

    (核稿:張健 林梅 編輯:王舒婷)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6|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伊人久久国产精品|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