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師傅,幫我看看這微波爐是不是壞了”
“關師傅,我這收音機怎么沒聲了”
“關師傅幫我修一下……”
自陜西科技大學沁園社區設立的“關洪義便民服務室”推出免費維修家電服務后,前來尋求幫助的居民們總是絡繹不絕。此外,社區還建設了老年餐廳、中醫理療室等養老設施,將一個個服務點綴連成一張全面細致的養老多元化服務網,努力探索構建“一體兩翼三重心”全方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獲得感和生活品質。
把脈定向:以黨建引領為主體
沁園社區創建“黨建引領+居家養老”模式,把養老服務融入基層黨建工作,推出沁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向社區六十周歲以上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服務、助老服務、康復理療等養老助殘服務。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沁園社區黨支部按照陜西科技大學、未央湖街道辦要求,聚焦養老服務大局、履行主體責任,把好基層建設“第一關”。在居家養老體系構建中全力發揮基層社區服務力量,彰顯黨組織堡壘先鋒作用。以公益美德、平安穩定、社區建設三大類積分項目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居民積分管理制度。社區居民通過參加社區養老助殘等公共服務項目,獲取積分兌換各類物品、服務。目前,已經有220余名志愿服務模范固定長期參與社區服務,還有眾多社會企業,如京小盒超市、易誠便利店、天倫之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積極響應,為積分管理提供包括生活用品和中醫理療項目等豐富多樣的獎品,形成了黨支部牽頭,黨員群眾積極響應,社會力量參與其中的組織模式。
堅持學習夯實黨建基礎。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社區工作者堅決把好政治關、廉潔關、作風關,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切實發揮沁園社區黨支部對于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作用,定期召開支部會,集體學習居家養老、黨風黨紀、社工服務等最新制度規定,嚴作風強素質。按照黨紀學習教育安排,做好深入學習貫徹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關工作。
支部調度統籌規劃。堅持守正創新力求發展,積極探索“支部+黨員+社工+社會組織”共治模式,支部書記總抓統管,培育志愿團隊,指導幫助新成立的社團組織訂立服務宗旨和社團公約,協調社會企業建立社區發展聯席調度會機制,共同就社區發展前景建言獻策,集思廣益。
夯實基礎:以社區社團協會和社會組織為兩翼
社區積極創新治理模式,推進落實積分管理制度,著力培育和規范社區社團協會建設,并適時引進各種類型社會組織,發揮專業優勢,在服務居民的同時,引導帶動社區社團協會正規化發展。
發揮社團組織專業優勢。每年舉辦志愿活動、教育講座、體育競賽、攝影教學、舞蹈培訓等社區活動二十余次,參與群眾達千余人次。經過多年實踐,社區目前共有老年大學、助殘扶老志愿服務隊、家電維修工作室、舞蹈隊、沁園書畫社等各類社團組織12家,常年活躍在社區服務的各個領域,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
開展養老服務助餐供給。引進老年餐桌項目已有兩年多,主要是面向60歲以上孤寡老人、行動不便的居民及殘疾人員等服務對象,提供包子、燴菜、米飯、面條等多樣化菜品的早中晚餐。社區老年餐桌不僅接受學校后勤集團質量監管,還做到了價格優惠,讓老人吃得健康、吃得溫暖。自2022年開展以來,已經為社區200多名老年居民提供助餐服務,有效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健全養老與醫療衛生服務合作機制。引進陜西天倫之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利用機構內專業醫生、護士資源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并從專業角度對老年人健康生活能力進行評估。為身體尚佳的老人提供健康生活、飲食建議,積極開展公益講座、健康大講堂等活動,普及正確的健康養老知識。由專業中醫團隊為罹患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康復服務。以推拿、火罐、刮痧、艾灸、穴位貼敷等中醫外治手法治療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亞健康調理等方面的疾病。此外,社區還不定期聯合未央湖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西航通用環球醫院等醫療機構,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治療、保健、預防相結合的綜合性診療服務,全面評估就診居民的身體狀況,確保重大病情不延誤。
全面建立助殘服務清單。針對殘疾人群體開展了全方位的助殘服務,包括代購生活必需品、提供輔助器具、提供康復訓練指導、組織康復活動、定制個性化關懷服務、提供心理咨詢、宣傳殘障權益以及搭建社交平臺等。同時,通過專業人員的指導和支持,幫助殘疾人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增強生活信心,實現自我價值。
統籌區域一體化發展。建立社會企業和社團組織數據庫(臺賬),調研居民實際需求,2023年引進陜西立邦新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以低于市場價的優惠措施為居民提供專業的保潔、清洗、除甲醛、除四害以及空調維修移機等業務。專業的家政服務對口解決了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保潔、清洗、廚具維修極為不便的燃眉之急,既服務老年群體的特殊需要,也滿足全體居民多樣化的家政服務需求。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問卷等方式確保居民需求與社會企業互有對應,社區加緊籌備后續西安市未央區大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社會公益組織、公益項目引進工作。聯動周邊社會企業、社區社團和陜西科技大學二級單位,構建“基礎設施共享,優勢資源互補,社區環境共建”區域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賦能增效:發揮志愿服務優勢
社區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在做好需求供給對接的前提下,組織志愿者持續開展為老人義務理發、衛生保潔、關懷走訪、送溫暖以及兒童課后興趣培訓等志愿服務活動。
創建專業化品牌化志愿服務團隊。因地制宜打造“沁園紅”志愿服務品牌,志愿者主要以陜西科技大學及社區黨員為主,部分群眾參與其中。三年新冠疫情期間,“沁園紅”志愿服務團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協同駐地單位相關部門,共同承擔起了物資調配、安全消殺、送醫送藥、核酸采集、用品供應等維穩保障工作,重點關注社區老人、小孩及孕產婦的生活狀況。截至2022年底,陜科大沁園社區經歷了多次全市制動,涉及居民60000余人/次。參與疫情防控志愿者930余人,5000余人/次,處理保供物資150余噸。在最艱難的時期,志愿者沖在物資供應一線,每天50人在崗,最長一次制動期持續保供30余天。為了緩解運力不足的困境,志愿者還自發提供4輛私家車作為就醫保供幫扶車輛,全程護送多位急癥老人、孕產婦就醫,同時為居民送藥數百次。
完善社區居民健康檔案信息。“沁園紅”志愿服務隊協同各樓棟長,主動上門入戶了解社區居民需求,走訪所屬樓棟的特殊人群,收集服務需求,協助做好特殊人群的社會救助、幫扶慰問、幫辦代辦等服務工作。2023年,幫助居民及特殊人群幫辦代辦殘疾人相關事項、高齡老人手機申請高齡補貼、年復審工作等事項40余件。2023年對小區內20棟住宅樓、常住人口進行了底數更新,統計3386條人員信息。其中更新老年人健康信息400余條,身體狀態良好的270余人,罹患慢性病等老年疾病的130余人,根據統計結果有的放矢調整養老工作重心方向。
堅持多途徑全方位服務。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沁園紅”志愿服務團組織并參與包括社區大擦洗、植樹、社區環境維護、老年人慰問、殘疾人陪護等大中型活動上百次。發揮志愿服務優勢,使高齡老人陪伴、困難家庭幫扶、特殊人群關愛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常態。今年以來,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3次,惠及群眾6000余人,以實際行動推進志愿服務網絡全覆蓋。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沁園社區將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態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聚焦“一體兩翼三重心”全方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集中發力,加強支部建設,引進更多社會企業、組織,建強志愿服務團隊,切實做到黨建引領凝聚群眾合力,社區服務支撐城市建設,為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打好地基。
(核稿:王先鋒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