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長。好的校風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造好生態。” 為貫徹落實中省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現開設【學風建設榜】欄目,展示我校各單位在優良學風建設工作中的經驗成果,弘揚優良學風,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共同營造良好學風。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風建設,著力構筑“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多舉措推進學風建設落細落小落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學院學風建設成效明顯,學生學業成績穩中有升,平均學分績點由2.69上升到2.78,英語四級通過率名列全校第二,學業預警率從6.7%降至4.9%,學生考研率由13.8%上升到22%,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全員育人:全體師生共同參與 協助聯動形成合力

領導班子“給力”強重視。成立以學院班子成員擔任組長、副組長的學風建設學習指導工作組,統籌推進學風建設,制定完善了《學習指導實施方案》《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學風建設實施方案》等十余項制度,為學風建設提供組織領導和制度保障。
專業教師“增力”重指導。通過召開黨政聯席會、師生座談會,對學風、教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剖析,提出解決辦法,以優良教風帶動優良學風;為每個本科生班級配備一名專業教師作為四年制班級導師,要求他們在開展專業學習指導過程中,提高學生參與科創比賽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學生骨干“助力”促示范。通過加強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等組織建設,為低年級班級配備高年級學生作為班主任助理,強化學生骨干培訓,開展朋輩幫扶等措施,切實發揮學生骨干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學生主體“發力”齊提升。通過“大學生自律會”、 “學風舍風督察小組”、“創建優良學風班級目標責任制”等措施,細化學風建設指標,發揮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功能。
全過程育人:環節緊扣階段連貫 跟蹤反饋形成閉環
針對階段特色,明確指導教育重點。針對不同年級進行學業重點教育,一年級,通過輔導員學業主題班會、晚自習制度、班主任助理定期學業指導等做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二年級,依托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教育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三年級,緊抓專業教育、生產實習等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提升;四年級,通過就業指導、畢業實習、學術指導等做好畢業生學業強化教育。

強化跟蹤反饋,形成閉環長效機制。制定《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細則(試行)》,從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理論素質、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五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定量考核,加強各環節學業教育跟蹤評估反饋。每周一次課堂到課、聽課質量、宿舍衛生及安全狀況反饋通報;每學期開展一次學風建設調研活動;每年四月以年度表彰暨學風建設啟動儀式(已連續舉辦6屆)為契機,樹典型查不足重改進。通過跟蹤評估與定期查擺問題,形成“指導-反饋-再指導”的學風建設閉環長效機制,確保學風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全方位育人:黨團教育形式多樣 科技創新重點提升
依托項目化管理,促黨建特色引優良學風。探索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引領優良學風工作模式。依托校級5項黨建項目開展“黨員進宿舍”、“優秀黨員榜樣論壇”、“黨員設崗定責”、“黨史知識競賽”等系列黨建育人活動;同時,學院實施學生支部項目特色建設,給予經費支持,如:研15黨支部通過一個研究生黨員帶動三個本科生,著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制劑黨支部通過黨團傳幫帶,展現積極向上精神面貌;生工黨支部實施“2+1”學習教育幫扶制度等。
緊抓實踐育人,強團學指導營造氛圍。在以“至博杯”辯論賽、中國傳統文化演講比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中國夢”等團日活動為主要校內學風引領的基礎上,學院緊抓校外社會實踐,簽訂12個社會實踐基地,如太白縣科技支農特色社會實踐,連續三年獲得省級優秀社會實踐團隊,被團中央、中青網、團省委、西部網、寶雞日報等二十余家媒體關注和報道。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學習實踐能力,樹立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意識。

重平臺載體搭建,推科技創新重點提升。學院投入經費15余萬元,建成食品學院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借助現有的五個科研中心平臺,搭建包含“康師傅杯”方便面創意吃法大賽、“盼盼杯”烘焙大賽、“萌番姬”農業創新創業大賽、“正大杯”畜禽產品加工創新大賽、“恒順香醋杯”校園創意大賽、“國藥工程杯”創新大賽6個專業相關科創平臺,參與競賽人員達500余人次。通過不斷拓寬學術科技創新工作渠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學生創新能力。改變項目申請方式,與專業課教師立項課題有效結合,使得學生科技項目的質量普遍提高。在扎實做好食品科技節與“五小創”比賽的基礎上,學院3個項目榮獲“互聯網+”校級二等獎與三等獎;《萌物表情控》項目榮獲2016年“盼盼杯”烘焙創意大賽國賽優秀獎;《一帆風順》項目榮獲2016年“康師傅杯”校園創意大賽國賽三等獎;《大棗深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榆林第四屆創意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等。
(核稿:嚴渭青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張文姝 美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