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四個國家扶貧日,我校赴銅川市印臺區舉辦結對幫扶項目簽約暨共建基地授牌儀式。我校紀委書記王樹茂,印臺區政府區長李亞莉、副區長黃牛虎,我校設計與藝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校團委、校黨辦校辦有關負責人、王石凹村第一書記出席儀式。儀式由銅川市印臺區教科體局局長張根銀主持。

王樹茂在講話中指出,陜西科技大學歷來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扎實落實中省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特別是自第三個國家扶貧日以來,加快了在印臺區的扶貧工作速度,拉開了常態化、“集團作戰”的工作局面。學校組成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配備了22名扶貧工作專干,劃撥了80萬元的扶貧專項經費,出臺《陜西科技大學2017年度實施陜西特色產業高校扶貧培訓計劃方案》,分管校領導先后11次深入幫扶地區現場指導、14家校屬二級單位先后深入印臺區開展了特色扶貧培訓、產業化幫扶、教育扶貧等舉措。他表示,學校將繼續以人才、科技、智力支持印臺區扶貧工作,助力全省脫貧攻堅。

李亞莉在講話中感謝陜西科技大學長期以來對印臺區和王石凹村的幫扶工作,她表示,陜西科技大學對印臺區的幫扶是真幫真扶,實幫實扶,在“兩聯一包”、“雙百工程”等扶貧專項中,陜西科技大學用心、用情、用力,使王石凹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群眾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觀。她希望學校能繼續支持扶貧工作,和印臺區政府一起攜手共進,促進王石凹村的脫貧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我校駐印臺區王石凹街道辦事處王石凹村第一書記姬海鋒匯報了在王石凹村扶貧一線開展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表示將在王石凹街道的領導下,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從連翹種植、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等方面著手,持續扎實開展基層扶貧工作,助力王石凹村早日脫貧。



團委副書記孫敏、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貴平、設計與藝術學院執行院長詹秦川分別代表所在單位與印臺區團委、教科體局、王石凹村簽署了社會實踐基地、教育培訓實踐基地、寫生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并授牌。詹秦川還就設藝學院大學生寫生實踐項目進行介紹。

同日,省教育廳率領新華社、人民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陜西日報、西部網、陜西教育新聞網、鳳凰陜西、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等8家新聞媒體記者代表來我校扶貧點調研采訪,并與我校扶貧工作人員進行座談。
座談會上,王樹茂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陜西科技大學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他表示,圍繞全國“雙百工程”以及陜西省“兩聯一包”扶貧項目,學校在印臺區實施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其中包括花椒、核桃栽培技術、散養雞養殖技術、“扎染裁剪”等特色產業技術培訓,養羊、散養雞等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資助貧困學生免費就讀等教育扶貧舉措,建設扶貧專題網站等。后期,學校將在精準扶貧工作上持續發力,圍繞產業示范園建設、新產品研發孵化基地等項目,鞏固“雙百工程”建設成果。


座談會后,記者代表參觀了我校在王石凹村建設的養羊產業示范基地以及阿娘織女合作社。在養羊產業基地,記者們了解了養羊基地的“合作社式”運營方式以及網絡化營銷方式;在阿娘織女合作社,記者們觀摩了阿娘織女手工織布的傳統技藝,了解了印臺區婦女在我校專業教師指導下,學習扎染、裁剪工藝的培訓經過。
自開展“雙百工程”以來,我校從科技助農、校企合作、產業調研、文化幫扶等方面精準發力,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先后派出專家、教授、技術人員90余人次,確定了37項幫扶項目;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7個,與5家陶瓷企業達成幫扶意向,在王石凹鄉村完成了350平米,共計20面美麗鄉村文化墻;開展了花椒、核桃樹修剪技術培訓,散養雞技術培訓,“扎染裁剪”培訓等特色扶貧工作,累計參與培訓406人次,花椒種植面積已發展至450畝,現存欄散養雞8000只,5名培訓學員應聘到織女合作社就業;開展印臺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和資助貧困生等教育扶貧工作,培訓學員100名首批資助印臺區的9名貧困學生已在強華學校入學,學校免除貧困生學費、住宿費、校服費、課本費等所有費用,并給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補助。
(核稿:杜楊 編輯: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