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高教工委為加強“雙百工程”工作經驗交流,推動工作進程,提供學習平臺,發布“雙百工程”工作簡報。11月13日,我校題為“陜西科技大學做好‘三抓兩落實’助力印臺區脫貧攻堅”的通訊稿,在工作簡報中進行交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續堅持“高站位、聚合力、抓精準、促實效”的工作思路,持續發揮智力、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在印臺區重點打造一批產學研示范基地,深入開展“雙百工程”相關工作。

陜西科技大學自開展“雙百工程”工作以來,累計投入資金5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37項,資助貧困生9人,300余人次赴銅川市印臺區開展扶貧工作,簽訂扶貧幫扶項目協議書5份,建立示范基地5個,通過項目舉辦培訓班4場,培訓人員500余人次。
1.抓好基地建設,實施科技幫扶。學校在印臺區王石凹村,建立花椒種植示范基地20畝,帶動當地新增花椒種植260余畝;建立中草藥種植示范基地50畝,帶動撂荒地連翹種植500余畝;建立散養雞養殖基地,帶動貧困戶散養雞5000只以上。通過建立產業示范基地,結合學校科技支持的優勢,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激發貧困戶種植養殖的內生動力。
2.抓好技術培訓,實施教育幫扶。學校科學調研印臺區王石凹村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民技術需求,結合我校相關專業優勢,開展各類專題技術、技能培訓與技術支持。設藝學院教師孫寧、陶娜為銅川市織女合作社成員舉辦“扎染裁剪”培訓班,為期10天,培訓學員126人次,同時解決5名貧困人員就業問題。學校出資邀請核桃、花椒樹種植及牛羊養殖專業技術人員7名,先后2次對王石凹村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培訓人員280人次。職教學院在印臺區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為期7天,培訓印臺區中小學教師100名。
3.抓好實踐團隊,實施志愿幫扶。學校11支脫貧攻堅專項活動團隊利用暑期扎根銅川市印臺區各貧困地區,結合專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扶貧活動,形成調研報告11份。其中3支團隊開展文化扶貧實踐活動,完成王石凹村400平米文化墻的繪制工作、陳爐古鎮1間窯洞民宿改造工作,以及與陳爐鎮王家瓷坊和李家瓷坊就瓷器產品的造型、紋樣創新設計達成合作意向;4支團隊圍繞當地花椒產業,結合學校相關研究課題,對花椒種植、深加工、銷售等進行了系統的調研推廣;4支團隊對印臺區建檔立卡家庭的留守青少年開展了親情陪伴、深入家訪、心理輔導、素質拓展等助學幫扶實踐活動。
4.落實基礎建設,打造民生工程。學校的大力推動和印臺區政府的支持下,為王石凹村的基礎建設工作落實各類項目資金800余萬元,村內水、電、路等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修建通村道路5.25公里,施巷道硬化1.8公里,養殖場道路硬化1.1公里。學校出資對村內水泵全面修繕,徹底解決余家河組村民的飲水問題。同時,學校開展助學幫扶活動,附屬中學強華學校現已接收印臺區9名貧困學生免費入學,并給予生活補助,延續寒門學子求學的夢想。
5.落實合作社試點工作,提高貧困戶收入。學校以王石凹村為試點,促成三個合作社的成立,分別為夢圓農民專業合作社、美羊羊養殖合作社、安源農民種植合作社,為貧困戶入股4萬元作為本金參與分紅。合作社的成立,解決了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收入問題,改變了村民“等靠要”思想,激發了群眾脫貧內在動力,群眾脫貧欲望出現良好勢頭。9月份以來,學校設立王石凹農副產品銷售點,現已銷售土雞蛋3000余斤,在校銷售額達1.7萬元,有效提高貧困戶收入。
(核稿:梁云鶴 編輯: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