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更好地迎接陜西科技大學第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助推“四個一流”建設,現推出“砥礪奮進·黨代會巡禮”專欄,展示自學校更名,尤其是第一次黨代會以來,學校改革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用輝煌的成果凝聚人心,催人繼續砥礪奮進,奮力追趕超越。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自陜西科技大學第一次黨代會以來,我校科研工作保持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在若干科研指標方面實現了新佳績、新突破、新水平、新高度、新績效、新局面。
科研項目立項數量及經費總量獲得新佳績。2008-2016年期間,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0余項,包括國家“
973”
、“
86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產業化項目、陜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劃項目等縱向科研重大項目和企事業橫向科研項目。9年科研項目到位經費32320.24萬元,其中,縱向到位經費18268.57萬元,橫向到位經費14051.67萬元。.
高層次科研成果獲獎取得新突破。2009-2016期間,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93項,包括國家級獎3項(包含第一完成單位1項,第二完成單位2項)、省部級獎項73項(包含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廳局級獎項82項。自“十一五”至今(2006年以來),我校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包含第二完成單位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包含第二完成單位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
2016年,我校馬建中教授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年度“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成為陜西普通高校中今年唯一摘取該獎項的科學家,這也是我校首次斬獲素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何梁何利基金大獎。

馬建中教授獲2016年度何梁何利獎
表1 2009-2016期間我校科技成果獲獎統計 單位/項
年度
|
科研成果獲獎/項
|
合 計
|
國家級
|
省部級
|
廳局級
|
2009
|
21
|
0
|
9
|
12
|
2010
|
19
|
1(第一完成單位)
|
9
|
9
|
2011
|
20
|
0
|
6
|
14
|
2012
|
19
|
0
|
10
|
9
|
2013
|
32
|
0
|
10
|
22
|
2014
|
20
|
1(第二完成單位)
|
7
|
12
|
2015
|
34
|
1(第二完成單位)
|
8
|
25
|
2016
|
28
|
0
|
14
|
14
|
總 計
|
193
|
3
|
73
|
117
|
高水平SCI收錄論文總量達到新水平。2009-2016期間,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782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3477篇,其中包括SCI收錄論文1391篇、EI收錄論文1882篇、ISTP收錄論文204篇。2016年,我校教師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高水平論文12篇,SCI收錄論文269篇(其中包括一區、二區論文146篇)、EI論文80篇,學術論文質量創歷年最好水平。
表2 2009-2016期間我校發表科技論文統計
年度
|
科研論文/篇
|
核心論文
|
SCI
|
EI
|
ISTP
|
2009
|
911
|
72
|
104
|
25
|
2010
|
965
|
102
|
244
|
19
|
2011
|
885
|
105
|
464
|
66
|
2012
|
763
|
147
|
391
|
59
|
2013
|
728
|
220
|
262
|
23
|
2014
|
798
|
211
|
186
|
8
|
2015
|
732
|
265
|
151
|
4
|
2016
|
/
|
269
|
80
|
0
|
合計
|
5782
|
1391
|
1882
|
204
|
圖1 2009-2016期間我校發表SCI論文增長趨勢

專利申請與授權持續創造新高度。2009-2016期間,共獲授權專利4370項,包括發明專利2055項、實用新型1798項、外觀設計517項。其中,含金量高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占總授權量47%。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至2016年底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排行榜上,我校以1574項名列全國高校第31位,陜西高校第3位,陜西省屬高校第1位。該項排名自2011年起已連續6年進入全國高校50強,均位居陜西省屬高校第1位。陜西省知識產權局與我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陜西省知識產權運營研究中心”,并啟動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校知識產權發展與人才培養。
表3 2009-2016期間我校授權專利統計 單位:項
年 度
|
授權專利總量
/項
|
發明專利數量
/項
|
實用新型專利
數量/項
|
外觀設計專利
數量/項
|
2009
|
255
|
45
|
69
|
141
|
2010
|
421
|
53
|
167
|
201
|
2011
|
378
|
190
|
176
|
12
|
2012
|
457
|
262
|
175
|
20
|
2013
|
612
|
317
|
242
|
53
|
2014
|
662
|
343
|
301
|
18
|
2015
|
796
|
407
|
356
|
33
|
2016
|
789
|
438
|
312
|
39
|
合 計
|
4370
|
2055
|
1798
|
517
|
圖2 2009-2016期間我校授權專利增長趨勢

科研基地及平臺建設創造新績效。截至2016年底,我校共擁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5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科研基地或平臺建設不斷創造新績效。2016年,我校通過整合優勢專業與資源、聯合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我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五個實驗室順利入選首批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在此次認定工作中,全國共有87個實驗室獲此殊榮。我校共申報6個,獲批5個,在獲批高校中排名第二。
表4 陜西科技大學科研平臺統計情況
序號
|
名 稱
|
類別
|
主管部門
|
成立時間
|
1
|
高性能無機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研究基地
|
科技部
|
2009.8
|
2
|
省部共建教育部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2008.10
|
3
|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西部特色果品資源加工及綜合利用專業分中心
|
工程中心
|
農業部
|
2008.10
|
4
|
制漿造紙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國家輕工業局
|
1998.12
|
5
|
CAD/CAM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中心
|
國家輕工業局
|
1998.12
|
6
|
皮革化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國家輕工業局
|
1998.12
|
7
|
應用化學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國家輕工業局
|
1998.12
|
8
|
中國輕工業紙基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2016.7
|
9
|
中國輕工業高性能陶瓷玻璃材料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2016.7
|
10
|
中國輕工業皮革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2016.7
|
11
|
中國輕工業清潔生產自動化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2016.7
|
12
|
中國輕工業裝備制造智能化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2016.7
|
13
|
陜西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工程中心
|
陜西省科技廳
|
2001.7
|
14
|
陜西省食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工程中心
|
陜西省科技廳
|
2010.6
|
15
|
陜西省高性能無機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研究基地
|
陜西省科技廳
|
2015.3
|
16
|
陜西省造紙技術及特種紙品開發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教育廳
|
1999.12
|
17
|
陜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陜西省教育廳
|
2004.11
|
18
|
陜西輕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人文社科基地
|
陜西省教育廳
|
2009.12
|
19
|
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
協同中心
|
陜西省教育廳
|
2013.11
|
20
|
陜西省商檢紙張紙漿檢測重點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
2000.11
|
21
|
陜西省輕工技術與創新研究中心
|
工程中心
|
陜西省鄉鎮企業局
|
2004.2
|
22
|
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中心
|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06.8
|
23
|
陜西省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
工程中心
|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
|
2016.7
|
24
|
西安市纖維基復合材料工程實驗室
|
工程實驗室
|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4.9
|
25
|
西安市微生物藥物工程實驗室
|
工程實驗室
|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4.9
|
科技成果轉化交流開拓新局面。近五年來,我校不斷創新“政、產、學、研、金”一體化合作模式。先后與榆林、安康、銅川印臺區等市、區人民政府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校地雙方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交流培養、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入廣泛合作;成立了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陜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16入選西安5所統籌科技資源創新改革試驗高校之一。這些產業化平臺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實現經濟效益數億元。
(核稿:楊軍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吳夢佳 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