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創兩遷”大學精神作為我校頂層的思想文化設計,繼承了以往精神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匯聚了當代科大人的智慧意志,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更是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源泉?,F擷取學校近60年歷史畫卷中的一些老照片,讓我們從滄海之粟中追溯“三創兩遷”精神之根,為實現“科大夢”增添精神動力。

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黨的中心工作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了適應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需要,經國務院批準,1958年6月26日,北京輕工業學院成立。
建校初期,在國務院的關懷下,輕工業部在全國范圍內選調了一大批實踐經驗豐富、學術造詣深厚的教授、工程技術專家和高級學者,組建了學校的師資隊伍,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從籌建到開課只用了短短四個月時間。沒有校舍,就利用原中央手工業干部學校遺留的校舍,進行改建和擴建;沒有實習場所,就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土法上馬,先后建起了5個實習工廠和13個實驗室;沒有教具,就到市場收購廢舊機器和零件親手制作。1960年8月17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專題報道了學校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的事跡,并配發了社論。同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文教系統先進單位。


















(核稿:杜楊 編輯:雷超 學生編輯:張文萍 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