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四大職能。其中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最核心功能,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2010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高校中的全面推行。我校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陜西省陶瓷材料綠色制造與新型功能化應用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和陜西省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學團隊為核心,借鑒材料學科中“雙電層”理論,探索出了“核心層-吸附層-流動層”遞進推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提出了“興趣驅動、導師引領、充分論證、及早實踐”的創新項目實施原則,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核心運行理念,充分發揮校內外平臺資源優勢,構建了創新創業教育“校外反饋,校內改進”的持續循環機制。
以項目為抓手,構建“核心層-吸附層-流動層”培養機制

學院借鑒材料學科中“雙電層”理論,以項目為抓手,構建出了“核心層-吸附層-流動層”遞進推進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創新團隊為核心,組織了“專業導航”、“團隊開放日”、“創新大家談”等創新活動,以“挑戰杯”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創新項目為主要抓手開展創新工作。每個項目組有5-8名“核心層”成員,以大四、大三學生和研究生為主,主要負責方案設計、實驗研究、成果總結和科技競賽的參與;8-12名大二、大三學生為“吸附層”,協助開展研究,為進入“核心層”打好基礎;吸引15-22名大一、大二學生作為“流動層”,學習創新項目的運行方式。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深入,形成了“吸附層”和“流動層”逐漸向“核心層”過渡的梯度遞進的運行模式,年學生覆蓋率達72%,學生總體參與率達98.5%,形成了一種系統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以學生為中心,多層次協同指導,實現多方共贏
學院在實施創新創業項目的基礎上,提出了“興趣驅動、導師引領、充分論證、及早實踐”的團隊項目實施原則,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團隊負責人主要負責把握方向,提供經費支持,制定激勵措施,與教師和“核心層”學生一起設計創新創業項目;中青年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出個性化目標與創新方案;博士和碩士生協助指導本科生開展實驗和成果整理,構建多層次協同指導機制,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的核心運行理念。通過科研和教學團隊的橋梁,實現了人才培養試驗區、教學示范中心和學科基地等校內優勢平臺進行協同培養,達到了學生受益、教師樂意和社會滿意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
引入校外資源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改進


學院以創新創業團隊為紐帶,將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用人單位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的設計和實施中,通過聘請校外導師和共享儀器設備場地等資源,形成了校外資源多層次共同參與的培養機制。以行業協會、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為主體,采用問卷調查、座談及走訪等多種形式來對創新創業活動形式及效果進行全面評價并將建議反饋給團隊,形成了“校外反饋,校內改進”的持續循環機制。學生不但擁有了較強的創新能力,而且具備了在創新項目的實施中考慮到社會、環境、法律、文化等綜合因素的素質,創業意識也得到全面提升,也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堅持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成果斐然

作為陜西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材料學院從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以“核心層-吸附層-流動層”為核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和體系,實現了科創項目課程化、科創競賽場所基地化和科創活動團隊化。并著力打造基礎學術活動、科研訓練計劃、學術科技競賽和創業實踐教育等四個平臺,大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實現我校國家級決賽“零”的突破。2013年,材料學院馮光帆等同學的作品《同步器齒環新型摩擦材料的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晉級第十三屆“挑戰杯”交通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并獲得的二等獎,實現了我校在此競賽中國家級決賽“零”的突破。之后,材料學院又不斷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投入。2015年,在第十四屆“挑戰杯”中,材料學院的兩件作品同時晉級國家級決賽,三名同學的事跡被編入《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論壇論文集》,再次實現了此競賽中的歷史性突破。
在“創青春”創業大賽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2014年,材料學院李文斌同學帶領的創業團隊晉級“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并斬獲銀獎,成為我校唯一一支闖進決賽的團隊。2016年,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程華同學帶領的團隊獲得了公益創業賽金獎,這是我校也是陜西省在此公益創業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獎。同時材料學院的另外兩支團隊也獲得了銅獎。在第二屆“互聯網+”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材料學院獲得三個金獎(全校共四個金獎),在全校乃至全省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目前,材料學院兩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已經與長慶油田、龍泉青瓷研究院實現了生產訂購,鴻安新型摩擦材料團隊與華龍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伯瑞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健康水源夢公益創業團隊與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福特汽車、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等達成了合作協議,項目資助達到了50余萬元。
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相結合,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結出豐碩的果實。材料學院堅持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2013—2016年材料學院社會實踐連續四年獲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并被評為陜西省大中專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標兵團隊”和“優秀服務團隊”。材料學院學生多年扎根陜北,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徹底解決了白于山區600余戶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通過“愛水課堂”培訓的技術員多達千余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2016年,該項目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得金獎,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等來到展區了解項目開展情況并給予了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動。
以點帶面,多處生花,更多的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受益。材料學院每年有400余名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了學生受益、教師樂意和社會滿意的效果。除了在“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大賽中獲得佳績以外,在全國大學生環境友好科技競賽、節能減排大賽、金相大賽中也取得了突出成績。近三年來,材料學院在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中也獲得了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獎勵39項,培養出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科技創新類)4人,陜西省好青年(科技創新類)3人。
(核稿:鄭恩讓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