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許并社教授團隊郝曉東副教授在國際綜合性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影響因子:11.7)上發表題為Precise synthesis of targeted noble metal–based high-entropy alloy nanomaterials”的研究論文,郝曉東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我院許并社教授、亓育召碩士生為論文共同作者。該工作利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平臺為高熵合金納米材料的原子結構、成分分布及相變機理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也是我校首次以通訊作者單位在該期刊發表論文,標志著我校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該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代表著我校與其他國內外高校研究單位的合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材料科學前沿,貴金屬基高熵合金納米材料備受矚目,但面臨合成成本高、工藝復雜,形成機制和結構控制研究不足等問題。我校郝曉東副教授與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趙盤巢博士團隊合作,開發出噴霧干燥與熱分解還原(SD-TDR)結合的創新技術。該技術成本效益高、操作簡便、通用性強,制備出多種含三維納米多孔框架結構的合金,拓展了材料種類與應用范圍,其中 PtNiCoCuRuIr高熵合金三維納米多孔框架在甲醇氧化反應中電催化性能卓越,在能源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團隊還深入探究了相關形成機制,發現 Pt、Ru、Ir 等貴金屬元素可降低過渡金屬還原溫度,促進單相固溶體形成,為優化材料性能提供理論依據。同時,通過調整 Pt 與 Ru 比例和還原溫度,借助原位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首次實現同一納米顆粒中 fcc 和 hcp 相結構的精確調控,為定制材料性能創造可能。
研究成果涉及多學科交叉,體現了我校跨學科研究優勢,提升了學校國際科研知名度。未來,團隊將繼續聚焦納米材料關鍵問題,致力于產出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為材料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 “陜科大力量”。
附論文詳細信息:P. Zhao, X. Hao*, H. Pi, Y. Qi, B. Zhang, C. Lei, J.Wang, N. Zhou, X. Chen, D. Kan*, B. Xu, G. Zhang*, J. Chen*, W. Yi*, Q. Cao*. Precise synthesis of targeted noble metal–based high-entropy alloy nano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11, eadq8537 (2025).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q8537
(核稿:張曉斐 編輯:趙誠)